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,引导师生关注心灵成长,5月15日,由学生工作部(处)、研究生工作部、团委、教师工作部、政法学院联合主办的“跃动青春 心向暖阳”非遗润心教育活动在历城校区顺利开展,通过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味觉、嗅觉五感沉浸式体验非遗手工制作、传统艺术等,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舒缓压力、放松身心,在实践与协作中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。
活动以青春洋溢的表演拉开帷幕。歌曲《夏天的风》《forever young》用明快旋律传递积极力量,舞蹈《Whiplash》以动感节奏激发热情,现场氛围迅速升温,为师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基调。
视觉活动“人格脸谱”:参与者蘸取多彩颜料,在空白脸谱上勾勒专属“人格画像”。色彩的碰撞与线条的交织,成为内心世界的可视化表达,帮助师生在创作中探索自我、释放情绪。脸谱是传统戏曲艺术中人物性格的视觉符号,通过色彩与线条展现多元人格特质,色彩与线条的创作是内心情绪的具象化表达,帮助师生探索自我认知、释放隐性压力。绘画脸谱鼓励接纳个性差异,如同脸谱的多样色彩,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,应尊重并发展自我特质。
听觉活动“非遗竹编风铃”: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竹编技法,师生亲手编织风铃,在专注手工的过程中培养耐心,聆听风铃声舒缓情绪、释放压力。竹编是传统手工艺,体现匠人精神与自然材料的巧妙结合,风铃声响蕴含东方美学意境。编织过程需专注耐心,可转移焦虑情绪;风铃声形成听觉疗愈,帮助舒缓神经、平静内心。在重复编织中感受“慢”的力量,如同学习成长需循序渐进,专注当下才能收获“悦耳”成果。
嗅觉活动“中草药非遗香囊”:从药材科普到自主调配装袋,师生在薄荷、薰衣草等草药香气中感受自然疗愈力,制作兼具实用与祝福意义的香囊。中医药文化中,香囊兼具防疫与祈福功能,草药配伍体现自然与人体的和谐哲学。植物香气通过嗅觉刺激调节情绪,薄荷的清凉、薰衣草的舒缓可缓解紧张,带来自然疗愈感。引导关注身心与自然的联结,如同草药需适配体质,心理健康也需找到适合自己的“调和方式”。
味觉活动“品茶尝茶点”:茶艺讲解结合品茶体验,师生在绿茶的清新、红茶的温润中静心放松,感悟茶文化“和、静、雅”内核与心理健康的深层联结。茶文化强调“和、静、雅”,品茶过程是对传统礼仪与生活美学的体验。从泡茶到品茶的仪式感,让人在慢节奏中放空思绪,茶的口感层次引导觉察当下情绪状态。以茶喻人生,红茶的醇厚、绿茶的清冽象征不同阶段的成长滋味,学会在起伏中保持
内心平和。
触觉活动“剪纸”:刻刀与红纸的碰撞间,师生专注剪刻对称图案,在锻炼专注力与创造力的同时,收获手作完成的成就感,提升自信心。剪纸是在规定的线条下雕刻处标准样式, 如同我们在学校里按部就班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。但是越是高级的剪纸越是独特原创,纸上无线但作者心里有谱。同样的,未来同学们也应根据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规划自己的生活、学习和人生。
兑奖处后的“心声树洞墙”成为情感共鸣的纽带。师生用便签写下烦恼、困惑或祝福,匿名张贴后互相留言鼓励。这里既是情绪的“出口”,也是温暖的“入口”,每一张纸条都承载着共鸣与关怀,让心灵在匿名交流中获得慰藉与力量。
本次活动以“五感体验+文化浸润”为特色,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传统文化实践,不仅为师生提供了释放压力、认识自我的平台,更通过艺术创作与心灵对话,引导大家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慢下来、静下来,关注内心成长。未来,学校将继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,营造“心向暖阳、共伴成长”的校园文化氛围,守护师生心理健康,助力构建和谐校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