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黄河口 探寻新路径|政法学院“红韵稻香”实践团

发布于 2025-02-20点击数:10

寒假社会实践


深入黄河口

 探寻新路径

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,进一步探索党建引领与产业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,齐鲁工业大学(山东省科学院)政法学院“红韵稻香”实践团走进东营市黄河口镇于林村,学习当地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,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。


01

聚焦党建引领,探寻共建新模式

image.gif

image.png

实践团抵达后,深入于林村党群服务中心,与村“两委”成员及党员代表座谈,详细了解该村党建引领下的党群共建工作。实践团成员发现,于林村通过创新“党员联户”机制,紧密联系党组织与村民,凝聚乡村振兴合力。实践团还实地考察了党建活动阵地,对党群服务中心在服务村民、凝聚人心方面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。

image.gif

02

深入田间地头,剖析品牌建设

image.png
image.gif

作为特色产业,黄河口大米的品牌建设一直是于林村乡村振兴的关键。实践团实地调研耐盐碱水稻种植基地,与种粮大户、农业合作社负责人深入交流,详细了解种植技术、生产流程及品牌运营模式。发现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不仅实现产业规模化,还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产品附加值,助力村民增收。


03

调研民宿经济 助力村庄发展


实践团走进村民家中,调研民宿建设与运营情况。了解到于林村积极探索“民宿经济”新模式,将闲置房屋改造为特色民宿,吸引游客体验乡村生活。民宿经济不仅为村民带来额外收入,还促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,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。


04

总结实践经验,赋能乡村振兴

image.png

此次调研,实践团深入了解了于林村在党建引领、产业创新和民宿经济等方面的成功经验,认识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党建引领与产业突破的有机结合。未来,“红韵稻香”实践团将继续围绕党建引领与产业创新开展研究,总结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模式,为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春力量。


END